返回首页 > 位置: 品名 > 临沧品名 > 正文

一片葉子尊天下韻香八方臨滄茶

日期:2025/7/27 2:06:20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3-11-21

臨滄因瀕臨瀾滄江而得名,是一座因茶而聞名的邊境城市,是世界茶樹重要地理起源中心和栽培起源中心,是普洱茶原產地、滇紅茶誕生地、蒸酶茶發源地,是中國最大的產茶市、最大的普洱茶、紅茶生產地,是普洱茶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全國滇紅茶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是中國最具茶文化魅力城市,是世界著名的紅茶之都和天下茶倉。

全市有野生茶樹群落80多萬畝,有茶組植物4個系8個種,栽培品種上千種,有世界上最粗壯、最古老,樹齡3200多年的栽培古茶樹錦繡茶尊﹔有海拔最高、種群密度最大、抗性最強的雙江縣勐庫大雪山野生茶樹群落﹔有完整記錄茶樹從野生、半野生到栽培型馴化全過程的雲縣白鶯山茶樹演化自然博物館﹔有雲南大葉種茶發祥地雙江冰島古茶園,有蜚聲海內外的普洱茶頂級古樹名山——冰島古茶山、昔歸古茶山,有世界頂級古樹紅茶、古樹白茶名山——鳳慶錦繡古茶山、雲縣白鶯山。

近年來,臨滄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進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三茶統籌”,凝心聚力推動茶葉產業高質量跨越發展。2022年,全市茶葉種植面積209.3萬畝,茶葉總產量16.6萬噸,其中精制茶產量9.45萬噸,茶葉產業綜合產值294.62億元。茶葉種植面積、茶葉產量均居雲南省第一。

近日,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臨滄市茶葉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以農業產業化和農業科技引領農業現代化”要求,堅持以產業化、規模化、標准化、品牌化為方向,不斷創新發展模式,做優一產、做強二產、做大三產,集中力量打造“普洱茶”“滇紅茶”公用品牌,構建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和茶生態協調發展的現代茶產業體系,推進全產業鏈升級,持續提升臨滄茶葉產業知名度、美譽度,全面提升茶葉產業質量效益和綜合競爭力。

做一杯品牌茶

以“紅”為成色擴大“臨茶品牌”影響力

臨滄是世界著名“滇紅”茶的誕生地,是中國最大的紅茶生產基地,紅茶產量居雲南省第一。2012年,臨滄市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授予“中國紅茶之都”稱號。

臨滄是最大的普洱茶原料基地和主要的普洱茶生產基地,晒青毛茶產量佔全國普洱茶原料50左右,普洱茶產量佔全國總產量25左右,被譽為“天下普洱第一倉”。

“希望在政府、行業、企業聯動的同時,進一步使臨滄的區域公共品牌影響力越來越大。”今年5月,第二十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劉仲華為臨滄茶產業發展把脈開方。

臨滄是茶產業品牌化發展的排頭兵。對於品牌建設,臨滄始終矢志不渝,通過加大區域公共品牌整合與塑造力度,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系,用好名山茶的品牌優勢,用名山茶品牌、多元化的產品,不斷擴大臨滄茶的市場份額,提升“臨茶品牌”的美譽度、擴大“臨茶品牌”影響力。

目前,全市有中國馳名商標5件(鳳、勐庫、龍潤、瀾滄江、三寧),中華老字號1件(鳳牌滇紅茶),雲南省著名商標38件、雲南名牌農產品19個,有地理標志証明商標4件。2015年雙江勐庫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被認定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2019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21年,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勐庫鎮冰島村被農業農村部認定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2014年,滇紅茶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2年11月29日,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做一杯干淨茶

以“綠”為底色構筑發展“新引擎”

臨滄是中國最大的產茶市,全國每3杯普洱茶中就有1杯來自臨滄,每5杯紅茶中就有1杯來自臨滄。

臨滄茶葉品質卓越,具有品質優勢。臨滄境內普遍種植的勐庫大葉茶其內含物質豐富,主要成分含量茶多酚34.7,咖啡鹼4.9,氨基酸2.4,水浸出物49.8,遠遠高於其他品種,是“茶之精華素”。

“好山好水好生態才能造就好茶”雙江縣勐庫鎮蘭魄茶庄制茶工匠趙誠說,茶是大自然賜予我們最好的珍寶,滋養著一代代村民,要愛護好我們的家園,守護好茶品質與生態環境,實現林茶共生,人地和諧。

“守護一片葉子,造福一方百姓。”以雙江冰島老寨為例,為維持和延長茶樹的生命,每一株古茶樹都實行保護性開採。按照《臨滄市古茶樹保護條例》和《臨滄市古茶樹保護條例實施辦法》,臨滄市人民政府已頒布認定古茶園321個12.28萬畝,古茶樹11408株。

臨滄是茶產業綠色化發展的先行者。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面開展“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創建工作。目前,全市有機認証茶園43.72萬畝,綠色認証茶園30.77萬畝,雨林認証茶園4.5萬畝﹔全市共完成茶葉初制所規范提升3437戶﹔全市有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証(SC証)茶葉企業392戶。

做一杯標准茶

以數字轉型全方位構建市場體系

今年以來,臨滄抓住數字經濟發展戰略窗口期,推進產地交易市場與銷區市場融合,線下市場與線上市場融合,新零售、新媒體、新平台與新智造、新種植、新品牌、新IP融合,加快茶葉市場營銷體系數字化轉型,著力發展內貿電商和跨境電商,推進多邊貿易。由臨滄市人民政府推動搭建的售茶電商平台“中國特產·臨滄茶館”於今年5月16日正式在京東上線試運營,打造“京東·臨滄茶館”,邀請廣大網友上京東“喝茶”。

強化產地茶葉交易市場建設,重點建設雲縣滇西茶城、鳳慶縣國際紅茶交易體驗中心、鎮康縣胞波國際茶城,用好國內國際兩大市場兩種資源,完善交易、倉儲、鑒定評價、物流、供應鏈金融等功能,努力把建成全國最大的原料茶交易市場和最大的紅茶交易市場。依托臨滄高新區和臨翔工業園區,加快推進臨滄茶葉倉貯交易中心和臨滄茶葉數字產業中心建設。

按照每2000畝茶園配備1戶以上精制茶企業的比例,持續壯大精制茶生產經營企業群體規模,著力提升精制茶葉生產加工營銷能力,不斷提高茶葉精制率。2023年精制率達70以上。

做一杯文旅茶

以茶為媒讓“想你的風”吹到臨滄

“縱使穿越千年,茶香仍不移志。”今年5月,2023國際茶日暨2023國際茶日暨“共飲一杯中國茶臨滄樣本茶定昔歸”活動結合5.20的“浪漫”、5.21的“茶”,發起了專屬於中國人“以茶為定”的浪漫邀請……

也在5月,雙江冰島茶走進法國第7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在文化的邂逅和碰撞中讓中國茶文化再次光芒四射……

此外,隨著首屆臨滄·百國華僑華人聯誼會以及“茶香悠悠·情牽兩岸”第4屆雲台茶文化交流活動的舉辦,以茶為媒進一步交流融合發展……

古有徐霞客筆下,臨滄是一個泛著茶香、溫暖人心的地方。今有著名作家雷平陽帶著新書《茶宮殿》實現雲南文化名人和名茶的再次加持……

臨滄通過舉辦一系列節慶活動,深度挖掘茶文化旅游資源,差異化建設高品質的旅游景點,吸引了國內外茶人茶友、文人墨客等紛至沓來,全程助力臨滄茶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大茶區變大景區,探索走出了“以茶興旅、以旅促茶”的發展新路,臨滄茶文旅融合發展方興未艾……

做一杯致富茶

以黨建引領讓茶區走向新天地

全市77個鄉(鎮、街道)、835個行政村(社區)、8552個自然組種植茶葉,有茶農335975戶1336364人。茶農戶均茶葉種植面積6.2畝,人均茶葉面積1.6畝。2022年,茶農人均茶葉收入5747.75元,戶均收入22854.16元。

“一片小小的茶葉,串起綠色發展產業鏈,成為致富千萬家的‘金葉子’。”雙江縣勐庫鎮黨委書記董梅說,近年來,冰島村深入推進“黨建引領冰島茶葉產業示范片”建設,形成了產業提質、群眾增收、集體受益、企業增效的多方共贏局面。

臨滄市立足茶資源優勢,以推進黨建引領茶葉產業示范片建設為抓手,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切入點,做大靠茶吃茶文章,助推臨滄從“茶葉大市”到“茶葉強市”轉變,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以茶興村強村的發展之路。持續放大“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等優勢,擦亮冰島茶、昔歸茶、忙肺茶名山名茶“金字招牌”,制定“黨建引領冰島昔歸忙肺茶葉產業示范片”建設三年行動方案,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小切口,在冰島村、邦東村、忙肺村等3個核心村抓示范,在相鄰的5個重點村抓突破,輻射帶動周邊連片的25個村,把3個茶葉品牌區域“串”在一起、連成“一片”,以點帶面、示范帶動,整體提升全市茶葉產業發展組織化程度。

“因茶致富,因茶興業”,全面提升茶葉產業聯農帶農惠農水平。預計2023年毛茶產量17.2萬噸,精制茶產量12萬噸,茶業綜合產值達350億元,其中農業產值87億元,工業產值148億元,第三產業產值115億元。2025年,全市茶園面積穩定在209萬畝,產量達到19萬噸,精制茶產量達15.2萬噸以上,精制率達80以上,綜合產值達到500億元,茶業稅費收入達到3億元。

臨滄全力推進茶葉產業規模化、組織化、標准化、智能化、國際化發展,努力把臨滄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茶葉產業中心、世界聞名“天下茶尊·紅茶之都”。

在即將舉辦的第十屆亞洲微電影節上,五湖四海嘉賓將在臨滄2024年春茶訂購會暨精品名茶咖啡展活動上共品香茗。如果說過去的臨滄茶是依靠人背馬馱伴著悠悠的駝鈴聲走到了天涯海角,那麼今天的臨滄茶,將借助“微影之光”和中緬印度洋新通道漂洋過海來看您。(魏江躍樊志美)

來源:臨滄日報

文章来源于:http://www.pmxl.net 品名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